HTML 部分
1. 什么是语义化标签?举例说明使用语义化标签的好处。
语义化标签是 HTML 标签的命名和功能符合其含义,具有清晰的目的和作用,例如:
- 语义化标签的例子:<header>:定义页面的头部区域。<nav>:定义导航栏。<article>:定义文章内容。<footer>:定义页脚。
好处:
- 增强代码可读性:其他开发者可以快速理解代码结构。
- SEO 友好:搜索引擎会根据语义化标签更好地索引内容。
- 提高无障碍支持:屏幕阅读器更容易解析内容结构。
2. 描述 HTML5 的新特性,并列举至少 3 个新增标签及其用途。
HTML5 提供了更多语义化和功能性标签,支持多媒体以及离线存储等功能。
- 语义化标签:如 <section>(章节)、<article>(文章)、<aside>(侧边栏)。
- 多媒体标签:<audio> 和 <video> 用于嵌入音视频。
- 绘图标签:<canvas> 用于绘制 2D 图形。
新增标签的用途:
- <header>:定义页面或章节的头部区域。
- <nav>:定义导航栏内容。
- <canvas>:用于绘制图形或动画,结合 JavaScript 使用。
3. 请解释 meta 标签的作用,并举例说明如何实现移动端适配。
meta 标签用于定义页面的元信息,例如字符集、响应式设计、SEO 信息等。
常见的例子:
<meta charset="UTF-8"> <!-- 定义字符集为 UTF-8 -->
<meta name="viewport" content="width=device-width, initial-scale=1.0"> <!-- 移动端适配 -->
<meta name="description" content="这是一个示例页面"> <!-- SEO 优化 -->
<meta charset="UTF-8"> <!-- 定义字符集为 UTF-8 --> <meta name="viewport" content="width=device-width, initial-scale=1.0"> <!-- 移动端适配 --> <meta name="description" content="这是一个示例页面"> <!-- SEO 优化 -->
实现移动端适配:
<meta name="viewport" content="width=device-width, initial-scale=1.0">
<meta name="viewport" content="width=device-width, initial-scale=1.0">
CSS 部分
1. 如何实现一个三角形?并解释其原理。
三角形通过 CSS 边框的透明和颜色结合实现:
.triangle {
width: 0;
height: 0;
border-left: 50px solid transparent;
border-right: 50px solid transparent;
border-bottom: 100px solid red;
}
.triangle { width: 0; height: 0; border-left: 50px solid transparent; border-right: 50px solid transparent; border-bottom: 100px solid red; }
原理:
- 宽高设置为 0,边框设置为特定宽度。
- 透明的边框“隐藏”,有颜色的边框形成三角形。
2. Flex 布局的常用属性和实现水平垂直居中的代码。
常用属性:
- display: flex;:启用 Flex 布局。
- justify-content:定义主轴方向对齐方式(如水平居中)。常见值:flex-start、center、flex-end。
- align-items:定义交叉轴方向对齐方式(如垂直居中)。常见值:stretch、center、flex-end。
水平垂直居中的实现:
.container {
display: flex;
justify-content: center;
align-items: center;
height: 100vh;
}
.container { display: flex; justify-content: center; align-items: center; height: 100vh; }
3. 请解释 CSS 优先级规则,!important、内联样式、ID 选择器和类选择器哪个优先级更高?
优先级顺序:
- !important:最高优先级。
- 内联样式(style="...")。
- ID 选择器(#id)。
- 类选择器、伪类(.class、:hover 等)。
- 元素和伪元素选择器(div、::before)。
4. 什么是 CSS 动画关键帧(@keyframes)?如何创建一个从透明到不透明的动画?
关键帧用于定义动画的关键状态,动画会在这些状态之间过渡。
示例:从透明到不透明的动画
@keyframes fadeIn {
from {
opacity: 0;
}
to {
opacity: 1;
}
}
.element {
animation: fadeIn 2s;
}
@keyframes fadeIn { from { opacity: 0; } to { opacity: 1; } } .element { animation: fadeIn 2s; }
JavaScript 部分
1. 解释事件委托的原理,并举例说明其使用场景。
原理:
利用事件冒泡机制,把子元素的事件绑定到父元素上,从而减少事件绑定的次数。
示例:
document.querySelector('#parent').addEventListener('click', (e) => {
if (e.target.tagName === 'BUTTON') {
console.log('Button clicked:', e.target.textContent);
}
});
document.querySelector('#parent').addEventListener('click', (e) => { if (e.target.tagName === 'BUTTON') { console.log('Button clicked:', e.target.textContent); } });
场景:
动态生成的子元素(如评论列表中的“删除”按钮)。
2. var、let 和 const 的区别是什么?分别适用于哪些场景?
- var:函数作用域,存在变量提升,易导致作用域问题。
- let:块级作用域,无变量提升,适用于需要修改的变量。
- const:块级作用域,声明后不可重新赋值,适用于常量。
3. 你如何解释闭包(closure)?试举例说明它的应用。
闭包:
函数能够记住并访问其定义时的词法作用域,即使函数在其他作用域内执行。
内部函数调用外部函数的变量
应用示例:
代码模块化
防抖,节流
function createCounter() {
let count = 0;
return function () {
return ++count;
};
}
const counter = createCounter();
console.log(counter()); // 1
console.log(counter()); // 2
function createCounter() { let count = 0; return function () { return ++count; }; } const counter = createCounter(); console.log(counter()); // 1 console.log(counter()); // 2
4. 请写一段代码,深拷贝一个 JavaScript 对象(不能使用库)。
function deepCopy(obj) {
if (obj === null || typeof obj !== 'object') return obj;
const copy = Array.isArray(obj) ? [] : {};
for (let key in obj) {
if (obj.hasOwnProperty(key)) {
copy[key] = deepCopy(obj[key]);
}
}
return copy;
}
function deepCopy(obj) { if (obj === null || typeof obj !== 'object') return obj; const copy = Array.isArray(obj) ? [] : {}; for (let key in obj) { if (obj.hasOwnProperty(key)) { copy[key] = deepCopy(obj[key]); } } return copy; }
5. 什么是 Promise?如何通过 Promise 实现一个简单的异步请求?
Promise:
用于处理异步操作的对象,有三种状态:pending、fulfilled、rejected。
示例:
const fetchData = () => {
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setTimeout(() => {
resolve('Data fetched');
}, 1000);
});
};
fetchData().then(data => console.log(data));
const fetchData = () => {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setTimeout(() => { resolve('Data fetched'); }, 1000); }); }; fetchData().then(data => console.log(data));
框架相关
1. Vue 中,v-if 和 v-show 的区别:
- v-if:按条件渲染,销毁或创建 DOM 元素。
- v-show:通过 CSS 控制显示隐藏,DOM 始终存在。
适用场景:
- v-if:切换较少时使用。
- v-show:需要频繁切换时使用。
2. React 中生命周期函数的用途:
- componentDidMount:组件挂载完成后执行初始化操作。
- shouldComponentUpdate:控制组件是否重新渲染。
- componentWillUnmount:清理操作(如取消订阅)。
3. 虚拟 DOM 的优点:
- 减少真实 DOM 的操作,提高性能。
- 提高跨平台能力(React Native 就是通过虚拟 DOM 实现的)。
综合与开放性问题
1. 浏览器的渲染机制:
- DNS 解析获取 IP 地址。
- HTTP 请求下载 HTML、CSS、JS 等资源。
- HTML 解析生成 DOM 树,CSS 解析生成 CSSOM 树。
- 渲染树:结合 DOM 和 CSSOM。
- 布局计算每个元素的位置。
- 绘制显示到屏幕。
2. 网站性能优化的方式:
- 图片优化(压缩、懒加载)。
- 合理使用缓存(如 HTTP 缓存、CDN)。
- 减少 HTTP 请求(合并文件)。
- 延迟加载非必要资源。
- 优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