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孩子参加了csp-j的第一轮考试,感触还是比较...

周末孩子参加了csp-j的第一轮考试,感触还是比较深的。

作为全国倒数前几的省份,全省参加这轮考试的孩子估计不超过400人,和强省动辄数万的比例没法比。

也看到有两个初中生考j阶1轮,和他们家长聊了聊,很多压根不知道csp-j有什么用,也不知道后续比赛是什么,就听说这东西好,然后就让孩子学了,然后来参加考试了,还抱着很大的优越感。

小屁孩考完试在小图灵估了56分。

他自己感觉失误还是蛮多。

这个成绩有些尴尬。

本来是想放弃了,当兴趣自己玩就行,但是对比了一些强省的孩子,又有些犹豫。

下面说说这个分数的尴尬之处:

按照往年的标准,这轮考试会按照成绩分等级。

往年70及以上为一等,50-70为二等,30分以上为三等。

也有降分的情况,比如有一年一等降到64分。

也就是说孩子的评分在二等应该是没多大悬念了。

至于参加第二轮比赛,肯定是有机会的,因为我们往年第二轮参赛资格只要20分,十几分也有过。

强省参加第二轮比赛的资格就比较难了,70分以上拿到全国一等的评分,也不一定有复试的参赛资格。

所以弱省和强省的差距特别大。

我们犹豫的重点是,我们投入的时间比较少。

我们是四年级升五年级的暑假放假后开始看书,假期出去玩了一周,回来后补暑假作业,收心等,满打满算也就是学了一个月时间,然后开学后这半个月周末加上每天晚上一小时的学习时间。

满打满算学习时间不超过200小时。

相关培训机构给出的J阶平均用时为300-500小时。

在时间花费上不够,另外我们全程是自己摸索看书自学,有些不懂的才搜视频看看,没有专业老师指导。

对比了一个强省的孩子,这个孩子实力还是比较强的,他三个月学完高中数学课程,成绩达到130+,开始准备数学联赛。

这个孩子是四下快结束的时候开始学C++,时间和我们差不多,他第一次j阶成绩是六十多分。

后面又参加了两次,最高分70多,因为是强省,只有最后一次进入第二轮比赛,所以他放弃了信奥专攻数学。

根据小屁孩自己的说法,失误如果把握好的话,60多分是没有问题的,毕竟选对一道4分的题就上60了。再加上没有专业老师,所以暂时还不好判断孩子在这方面有没有天赋。

但我前面也说过,这个考试70分就是分水岭。

要达到70分,这和50分以上是两个概念。况且强省70分也就是入门水平,也不代表有竞争力。

小屁孩还想再试试,我不想在这方面多花时间,这就有点纠结了。

顺便说一下,网上看到一个四年级的孩子,估分79分。

人家是爸爸带着学,三年级开始就搞算法了,孩子优秀,资源也好……

主要是感慨一下弱省和强省的差距。

几乎是全方位的碾压,无论是家长的能力和信息了解度,还是资源方面。

最让我意外的是,等孩子考试出来的时候,有个家长在给其他家长科普csp-j/s的竞赛时间,以及后续的noip,noi,冬令营,ioi,其他家长一脸懵(考点总共30人)。

甚至还有一个家长好奇地问大家,这个比赛高中还有?我们小学开始,初中怎么也学完了,还要参加高中比赛吗?

一脸的觉得这事儿很简单的样子。

好几个家长都憋着笑,也没人说破。

她应该不知道,竞赛试题生来就是不让你全做出来拿满分的。

还有家长说孩子拿蓝桥杯国奖。

这个蓝桥杯真不能和csp-j比,因为蓝桥杯会自动进入小学组,小学组的C++和csp-j比起来还差一大截难度。

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,都差很远呢。

蓝桥杯难度更贴近小学知识水平,csp-j可是延伸到了很多初中知识。

当然,蓝桥杯含金量还是不错的,它分得比较细,小学组,初中组,高中组,大学组……所以小学组的难度就低一些。

原文链接:,转发请注明来源!